对话未止创意无限 ——“时尚青畲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!
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。纵使相隔万里、文化各异,人们依然可以在线条、符号与色彩的设计语言中找到共通的设计灵光,在真情的交流互动中增进理解、激发创意。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致力于培养学生融合创意、美学与技术的跨领域创新能力,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。学院在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同时,亦着力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。
设计与创意学院“时尚青畲”暑期社会实践队,去年深入浙江遂昌畲族乡村,通过文化考察与设计赋能,为当地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浙师设计的青春动能。今年,实践队继续在王陈辉副教授(浙江省文化特派员)指导下,迎来重磅升级——特邀来自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(Edith Cowan University)、波兰科兹明斯基大学(Kozminski University)等海外知名学府的15名师生加入。中外师生携手,走进浙江、深入畲乡,共同探索中华民族文化瑰宝,以设计力量赋能乡村共富新图景。
6月24日清晨,实践队师生便投入了紧张的忙碌。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国际伙伴,一场精心筹备的“2025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展”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。策展的主要指导老师周逸煊立于脚架之上,细致校准射灯角度,不时提醒队员:“角度再精确些,要让人一进门就被吸引。”
展厅另一侧,队员们正逐一核对展品的中英文标签,一丝不苟。“比布置自己的毕业展还认真呢!”有人笑言。尽管额角沁汗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。他们深知,这次展览不仅是作品的陈列,更是不同文化相遇、碰撞与对话的舞台。当最后一块展板稳稳固定,展厅初具雏形。窗外阳光倾泻而入,仿佛也为这场即将开启的国际交流盛会点亮了序幕。
6月24日下午,实践队师生早早守候在上海虹桥机场出口,手举接机牌,热切张望。当国际伙伴们推着行李现身,迎接他们的是灿烂的笑脸和一声声真挚的“Welcome to China!”
前往金华的大巴车上,队员们化身临时“导游”,用流利的英语介绍浙师大的校园景致与金华的独特风情。“初阳湖畔的黄昏漫步惬意非常”,“金华火腿和酥饼不容错过”……这些生动的分享引得国际伙伴们频频点头,饶有兴致地拿起手机记录。
华灯初上时分抵达金华,在国际交流中心等候的同学们第一时间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物,瞬间点燃了惊喜的欢呼。
随着餐厅飘来诱人香气,中外学子相携步入晚宴。席间,半生不熟的英语、中文,辅以生动的手势,交织成独特的交流乐章,欢声笑语不断。这一刻,美食与欢笑悄然消弭了文化的距离,也为即将展开的深度合作,种下了温暖而默契的种子。
次日上午,“时尚青畲”暑期社会实践队启动暨2025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展开展仪式在浙江师范大学18幢一楼大厅举行,中外师生齐聚一堂。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、设计与创意学院等多位领导老师莅临现场,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。
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吴强老师表示,看到这么多年轻的面孔,他对活动的成功充满信心。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,不仅能增进专业理解,更能促进中外学子的友谊。设计与创意学院院长郑军德教授指出,“这不仅是普通的实践活动,更是一次融合学术研讨、田野调查与创意实践的创新探索。希望以此为起点,推动中外设计教育的融合,共同探索东方态智慧的当代表达。
来自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的邓肯·巴恩斯(Duncan Barnes)博士分享了自己在海外采风时的摄影经历,深刻阐述了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性。他寄语伙伴们,用心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中国的蓬勃风貌,归国后积极向同学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,为增进两国友谊贡献力量。
王陈辉老师在启动仪式上表示,希望中外学子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开拓国际视野、激发创意。
而当中方队员送上精心准备的“浙师小熊”时,国际伙伴们对这份可爱礼物的喜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,现场洋溢着温馨与欢愉。
展厅内,中澳学子结伴流连于作品之间。中方学生正专注阐释其畲族纹样设计的灵感渊源;不远处,澳洲学员则兴奋展示她融合森林材质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。煦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漫入,轻柔勾勒着一张张年轻而专注的面庞。这一刻,不同文化的创意种子悄然播撒在彼此的心田,破土萌发,吐露盎然新绿。
当符号架桥,当色彩融汇,设计便是世界的共通语言。这里,民族纹样对话当代美学,传统工艺携手数字技术。我们见证文化差异在碰撞中催生创新,于交流间凝聚美的共识。每一件作品,都是无声的对话,在相遇中孕育无限可能。
接下来的实践,中外实践队员们将深入浙江,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魅力,解析畲族艺术的文化肌理,探索民族美育的创新路径。在协作中深化理解,为两国文化架设更坚实的桥梁。(潘巨强 周春雨)